导言:2014年5月10日,习大大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三个转变”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的提出,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指明了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廓清了建设质量强国的宏大目标和具体要求,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中国好品牌培优孵化工作的行动纲领和重要遵循。
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这是首次以官方身份提出设立“中国品牌日”,标志着“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8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联合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在国家发改委召开中国品牌日标识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品牌日标识。
如今,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讲究品牌消费。设立“中国品牌日”这一举措有利于中国的企业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同时鼓励中国企业家增强品牌意识,提升产品价值,树立中国品牌消费信心。
我们消费者对中国品牌认知如何?而我们民营品牌又将如何做才能赢得消费者追捧青睐?
我们美御通过分析埃森哲、BGC波士顿咨询、CTR洞察、Mintel英敏特、趋势观察等咨询机构对中国消费者调研报告得出以下结论:
一、中国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评价趋于理性
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并不盲目信赖和选择国外品牌,对于中国和国外品牌的质量表现趋于理性,超过半数的消费者在选择国外品牌,还是国内品牌时,最终还是要根据商品评定。
二、中国品牌需要加强的企业责任工作:保护环境、保护品牌形象以及消费者利益
在企业具体行为方面,中国消费者认为中国品牌在履行社会责任,售后服务方面比国外品牌做得好,而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环境、品牌形象、商业信用方面国外品牌做得更好。如何在保护环境、品牌形象,消费者利益几个层面进行提升,将是中国品牌缩小与国外品牌差距要做的工作。
三、中国品牌应注重综合实力的塑造
对于中国品牌在品牌形象上应该着力塑造哪些元素?调查显示,“安全与可靠”、“绿色与自然”、“中国元素”、“专业度”、“设计感”是排名前五位的元素,这说明中国品牌的品牌综合实力仍待提升。
四、中国品牌需要重视品牌形象的清晰化塑造
过去,很多中国品牌更加重视“产品”和“渠道”,在品牌建设中,更重视“销量”而忽视消费者品牌认知资产的积累,于当下而言,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行了。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非常看重品牌形象,包括在人们心目中的口碑积累以及新产品宣传和品牌形象维护等,认为这是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信任关系的桥梁。
究竟中国品牌的形象如何进行提升?
总结中国消费者对于品牌的理解和理念,可以发现,如何充分挖掘中国文化元素为中国品牌背书,以及将品牌变成消费者个性化的表达,以及传递一种消费价值主张,这都是中国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增加品牌内涵,丰富品牌文化需要去做的工作。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角度进行品牌转型升级也将成为中国品牌当下的突围之路。
中规中矩的品牌已经很难吸引正在不断升级中的中国消费者,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消费者表示喜欢尝试新品牌,而七成以上的消费者表示喜欢购买有独特风格的产品。这个结论显现出中国市场依然有巨大的品牌生存机会,但是新的的品牌一定是“风格化”而不再是“大众化”和“趋同化”。